疫情给中国按下了暂停键,
无数人的生命在疫情的阴影下消逝,
汇成一个个不断向上翻涌的死亡数字。
死亡数字背后,
是每个个体曾经遭受的苦难和血泪,
是一个个家庭的瞬间崩塌和破灭。
在灾难面前,
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无助,
也见证着个体的伟大光辉。
不仅有万千医务人员不顾生死地在一线坚守,
还有无数志愿者在逆行奔赴武汉,
众多警察、执勤人员守护本地治安。
这片土地上,
从来不缺挺身而出的凡人和直面死亡的英雄。
在英雄的桂冠之下,
他们也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个体,
面临着凡人的种种难题和焦虑。
与其用英雄主义的口号感召他们,
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在“如何保护他们”的问题上。
医务人员的防护用品是否充足、
一线民警的作息时间是否人性、
牺牲者的补助嘉奖是否合理、
社会捐助流程是否公开透明……
这些才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,
也是我们表达对逝者尊重的方式。
像在池水中投入一块巨石,
爆发的新冠肺炎荡开层层涟漪,
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,
无不受到波及。
疫情之下,
有人因为封路,只好步行数百公里赶去复工,
也有人因为货车前挂着湖北牌照,
而在高速路上困了许多天。
大多数时候,
他们的困顿并非由病毒直接造成,
而是来自周遭的盲目和冷漠。
有网友将这些行为称为“硬核”,
但有悖常理的硬核背后,
也不过是咬着牙生活的平凡者。
更大范围的影响指向经济。
餐饮业、旅游业几乎停摆,道路阻隔,
曾经为人称道的物流行业也变得不再通达。
许多人担忧着疫情过后,
生活要多久才能恢复正常,
但还有一些人的生活,
在疫情尚未过去的时候,
就已经无以为继。
2020年的头两个月已经过去,
距离华南海鲜市场闭市修整也过去整整两个月。
两个月的时间被无限拉长,
一个个生命的消逝成为这段时光里醒目的节点。
截至3月2日下午六点,
全国累计确诊80174例患者,
死亡人数为2915人,
此外,还有七千多名重症患者躺在病榻上,
与病毒拉锯。
“应收尽收”让人振奋,
遍布武汉的方舱医院,
让守在家中的感染者看到希望。
但换个角度想,在应收尽收到来之前,
那些不曾找到床位的感染者,
是怎样的焦急与无奈?
“辗转诸家医院哀求哭拜,
怎奈位卑言轻,床位难觅,
直至病入膏肓,错失医治良机,
奄奄气息之中,广告亲朋好友及远在英伦吾儿:我一生为子尽孝,为父尽责,为夫爱妻,为人尽诚!永别了!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。”
短短一行字,读来沉重如山。
随着医疗资源逐步到位,
社交平台上来自疫区的求助信息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。
但当我们因为疫情得到控制而欢呼时,
不应遗忘仅仅一个月前,
那些倒在改变来临前的人们。
在这个长夜将尽、曙光乍现的时刻,
我们尤其应该缅怀他们。
无数普通人倒在疫情的黑夜里,
而在火把到来之前,
是大量的医务人员、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前线,
为受难者捧去点点星火。
截止3月1日,
全国派至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已达4.2万,
超过两千多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,
25名医务人员不幸殉职,
其中12名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。
恐惧、盲目、勇敢和指责交织的日子总会过去,
却总有人再也无法看到照常升起的太阳。
那些名字一再提醒我们,
遗忘的背面,刻写着的是“辜负”。
直面普通人的死亡,
我们会因为庆幸死亡没有恰巧降临到自己头上,
从而更加珍惜生命,
学会把别人的不幸当做自己的不幸。
直面平民英雄的死亡,
我们才能心怀感恩,
不至于陷入朱迪斯·巴特勒所说的
“一种举国范围的忧郁症,一种遭到否定的哀悼”。
除了直面死亡,
我们更需要直面真相,
这是一种向不平等发问的勇气、向自身错误开刀的勇气。
最早一批的疫情“吹哨人”李文亮因为在同学微信群中发布了一条关于疫情的消息,
就被辖区派出所以“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实言论”传唤。
李文亮说:“能,明白。”
这是他为我们带来的价值,
抗疫战进行到如今,
我们对于真相的渴求依然没有改变。
我们不会也不能忘记。
战疫两月,这个国家和它的人民走过的艰难,
不是文字能够说清。
但我们仍然努力寻找一条坚强的脉络,
试图描绘出明天与希望。
春天不忘,逝者如斯,
我们将用一生追忆这个沉重的季节。